哈师大研究生院为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开创了《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科研立项,我院有幸获批此立项。依托此立项,我院通过校际院系之间的交流、专家讲座、读书研讨会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2020年11月29日(日)上午9-11点,在郑杨老师的主持下,黑龙江大学的许宗华老师在腾讯会议上开始了《日语不暧昧》的学术讲座。在同学的提问环节,许老师细致作答,表扬同学提出了好问题,期待今后同省的同学们能够进一步进行学术交流。最后,王琪院长对许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希望今后讲座不仅在云端上,有机会再邀请许老师来哈师大再为同学做精彩讲座。
老师和同学们出席线上讲座
同学感想
善于反思,从不同视角探索问题,敢于提出新观点
文/黎苇琳
关键词:日语 不暧昧 反思
2020年11月29日上午,通过腾讯会议这一网络平台有幸聆听了许宗华老师主题为“日语不暧昧”的讲座,受益匪浅。许老师先从各种认为日语暧昧的观点出发,对这些观点进行解读与反思,再从不同视角来阐述“日语不暧昧”这一全新论点,令人印象深刻。
在许老师讲解的内容中,有几点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是关于语言上的“吞音“现象的反思。我们知道吞音并不是日语独有的现象,而吞音也不是真正妨碍我们理解日本人讲话内容的因素。我们之所以不理解他们讲话,根本原因在于对词语或语法的无知或不熟悉,而不应归结于语言现象。
其次是理解日语需依靠语境,但语境依赖程度高不等于暧昧。一个句子,如果单独拆分出来看也许会存在旨意不清晰、暧昧的现象,但句子一般是出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结合语境理解,原本觉得不清晰暧昧的部分也能被清楚认识到。如老师所说:暧昧的语言无法用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
最后是王琪老师总结的,也是许老师讲到的语言的模糊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语言模糊性不等于暧昧性。可以说日语是模糊的,但不能断定日语是暧昧的。
许老师的“日语不暧昧”的观点,与一直以来受到的日语教育中被传输的观点截然不同,使我明白了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要善于思考问题,对现象进行反思,反思的同时要从多个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不可以偏概全,妄下定论。
同学感想
突破思维定式,提升思考力
文/白立波
关键词:日语 不暧昧 思维定式
许老师刚开始就向我们抛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日语不暧昧”,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津津有味地听了下去。老师在陈述观点后,向我们列举了大众普遍认同“日语暧昧”一系列的例子,并对此进行一一反驳。随后他又举出“日语不暧昧”的正面论据进行说明,从法律文书的撰写中来说明日语的客观性。
其实,从开始学习日语我们就听到很多人都在说日语的“暧昧性”,也就是模糊性,当真正让我们去说明这种模糊性时,恐怕我们又不能一一列举。举个例子,“死亡”这个词在日语中往往用「世を去る」「亡くなった」「天国へ行った」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但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种说法“夭折”“寿终”“圆寂”等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仅凭这些个例我们就可以说日语“暧昧”了吗?这么看来中文似乎也是“暧昧”的。很显然我们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通过本次讲座,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脑中对事物的思维定式,很多东西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接受外界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同学感想
再论日语“暧昧性”
文/郑静
关键词:质疑 论证 突破
这周日上午有幸听了许老师的语言学讲座,获益良多,重新思考了日语的“暧昧性”问题。
许老师首先抛出这个疑问,日语是否就如同大家所说的,具有暧昧性。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先后讲了吞音、人称代词省略等,以往学界认为具有暧昧性的例子。然而,紧接着许老师就开始逐一击破以上各个观点,反驳了日语的暧昧性特征并不比其他语言明显,反而指出了日语表达的客观科学性,让人恍然大悟。
事后,我也有向许老师提问,在王琪院长、郑杨副院长的共同讲解下,慢慢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对于本次讲座没有涉及到的,如间接被动等语言现象,如果无法确定是暧昧性还是模糊性,我更愿意认为日语是具有委婉性的。今后我们研究日语语言问题的时候,既要通读经典,还要大胆提出质疑,并且不断寻找论据作证,这是这次讲座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王琪老师和郑杨老师在讲座开始前与许宗华老师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