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研究生院为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开创了《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科研立项,我院有幸获批此立项。依托此立项,我院通过院校之间的交流、专家讲座、读书研讨会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2020年11月26日(周四)上午8点,在郑杨老师的主持下,哈尔滨师范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伟老师进行了题目为《重思鲁迅小说中的“返乡”》的学术讲座。同学的提问环节,徐老师一一细致作答,期望同学有人文情怀,潜心做有用的,对社会有贡献的研究。
讲座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感受到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和魅力,还有同学纷纷表示希望到中文去“蹭课”,想尝试从不同学科汲取营养。
学生感想之一
在继承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创新成果
关键词:鲁迅文学 问题意识 语文学习
(文/马琳)2020年11月26日上午,在513教室聆听了徐志伟老师“重思鲁迅小说中的‘返乡’”主题讲座。徐老师从鲁迅先生的两部作品《故乡》和《祝福》入手,为我们解读了不一样的鲁迅。讲座中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良多,深感启发。
首先是徐老师切入祥林嫂的视点。徐老师没有局限于“五四”思潮的影响,而是透过大家的惯性思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解读了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深层原因,更加详细得剖析了鲁迅先生的写作目的。这种勇于从创新的问题意识到脚踏实地产出实践成果的过程,非常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
其次是徐老师对作品中“我”对祥林嫂遭遇的反应的解读。“我”作为知识分子,又能为祥林嫂这样的底层人民做些什么呢?正如当今的我们,在花费了更多的成本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同时,也要找准定位,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尽可能的回馈给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最后是徐老师对于高等教育中语文教育的反思。暑假期间王铭玉老师在讲座中也曾提到过这一点。作为语言学习者,仅仅关注于外语的学习实属过于片面。连自己的母语都说不好的人,又何谈外语的学习与交流呢?这也是自己今后需要长期关注和提升的内容。
学生感想之二
从鲁迅小说中的“返乡”中
反思中国宗法制度
关键词:鲁迅 宗法制度 新型知识分子
(文/葛明磊)2020年11月26日上午有幸聆听了徐志伟老师关于重思鲁迅小说中的“返乡”的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落实在从鲁迅小说中选取几段“我”回乡时与同族的人的简短对话,从对话的停滞当中发现两者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揭示出当时新型知识分子面对自古以来宗法制度时的无奈与困惑。当时的新型知识分子想要摧毁一切腐朽的,但却从未考虑什么可以代替曾经的腐朽。再者,腐朽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下的人们。从另一个层面上批判了当时知识分子这种只注重形式却忽略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合理性。也向我们展示了鲁迅的思想的另一个方面。再到老师整体叙述过程中,无数次突出强调自己的核心论点,这使得即使在讲到一些细节处也能与主题相呼应。
在演讲结束后,向老师提出了关于中日间关于鲁迅研究现状的一些问题比如日语学界更多地倾向于翻译问题,老师也就国内现状,特别是日语学界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通过这次活动受益匪浅。